7 月 14 日,西林县组织当地油茶种植户与技术骨干专程赴凌云县,实地考察学习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先进经验,为破解本地油茶产业发展瓶颈寻求“良方”。

走进沙里乡浪伏村的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,连片油茶树郁郁葱葱,饱满圆润的油茶果缀满枝头,丰收景象扑面而来。这与传统低产林稀疏挂果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,让考察团成员直观感受到技术改造的显著成效。
“油茶低产成因复杂,改造必须因地制宜,绝不能‘一刀切’。” 凌云县油茶产业发展管理中心主任盘国民当起 “技术讲解员”,向考察团详细介绍核心改造技术:“通过复垦、施肥、修剪等抚育措施固本强基,采用嫁接换冠技术更换优良品种,结合预栽更新实现林地迭代,三套 ‘组合拳’最大限度激活林地增产潜力。”
这套技术体系的实效已在凌云得到充分验证。近年来,凌云县持续推广低产林改造关键技术,累计完成改造17万亩。改造后,油茶鲜果亩产从原来的180斤跃升至630斤以上,翻倍增长的产量让种植户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。
“组织这次实地学习,就是要让大家亲眼见证技术威力,打消顾虑、增强信心。” 西林县林业局副局长余李农坦言,希望以凌云为范本,推动本地低产林改造全面铺开,进而提升茶油产业整体效益与竞争力。

凌云县不仅敞开基地供人学习,更构建起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。据统计,近年凌云县围绕油茶种植及低产林改造,该县已开展各级培训160余场次,覆盖农户3.58万人次,为技术落地生根筑牢根基。
油茶产业作为凌云“两叶一果一家禽”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,已成为富民强县的关键引擎。截至2024年底,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2.5万亩,其中投产面积30.9万亩。得益于低产林改造的持续推进,2024年全县油茶鲜果产量达 11.95万吨,带动产业总产值突破5.38亿元,同比增长 12.1%,惠及2.63万农户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
此次跨县“取经”,不仅是技术经验的交流,更搭建起两地油茶产业协同发展的桥梁,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。